課程:二十一度母觀想及功德利益講解
日期:2016.4.10(二)
授課:堪布 扎西尼瑪
口譯:張昆晟 老師
今天有這麼樣一個絕佳的機會,道場安排了十點到十二點這兩個小時的佛教課程,我希望大家好好把握這兩個小時的時間,如同前面所講的,我們好好在這兩個小時的時間裡,來串習來練習大乘教法的精華,也就是菩提心的價值,好好的去思維菩提心,好好的帶著自己的智慧,來按照這個大乘道德次第,來修學來學習,在聽聞的時候也是要有正確的態度。比方說避免自己昏沉,昏昏欲睡的情況,避免自己夾雜著煩惱來聽課,儘量的讓自己是在一個神智非常清醒的狀態,然後興致非常高昂的情況來聞法,而且要對於所聽的課程本身,要有學習的意志,要有這的興致,如果能夠心中把這些價值跟動機調整正確的話,那麼法是確實能夠進到自己也心裡的,因此前面所講的這些態度跟行為是極其重要的。希望大家在聞法過程當中,不管是身體、語言或者是內心三方面都能夠具足恭敬心,對法也要有恭敬心,用這種態度來聽聞。
不管在任何聞法的時候都要避免一些聞法的缺點、過失,比方說在聽的時候沒有好好的聽,不仔細地聽這本身也是一種過失也是一個缺點,或者是你前後糊裡糊塗的聽,或者是因為你內心不專注,所以你前後顛倒理解,然後或者說根本沒有記起來,沒有留在內心當中這也是過失,或者你夾雜著貪、嗔、癡三毒煩惱來聽聞也是一種過失,有譬喻來說明這些過失話,就是有所謂(耳不聽聞如覆器之過)意思就是說:你沒有用耳朵去仔細的聽所講的教法,就好像你今天把一個碗或者是杯子倒扣過來,你要在這個碗裡面倒任何的飲料都是不可能的,因為他是倒扣過來的,這就是耳朵根本沒有去聽法的過失。再來內心不專注的過失像什麼呢?( 意不專注如漏器之過 )就是說你今天一個碗,他雖然沒有倒扣過來,他的碗口是向上的,可是呢他下面是破掉的,那這個時候你倒入任何的液體,任何的飲料都不可能留在這個碗裡面。我們如果內心不專注。就算你有聽聞這邊進去那邊出來的話,根本沒有記在心裡面,這樣也是一個問題。再來呢就是( 夾雜煩惱如毒器之過),就是說如果你在聽聞的時候,內心當中仍然是有帶著貪欲、嗔心、愚癡這些三都毒煩惱來聽聞的話,就好像你今天這個碗裡面放了毒藥放了有毒物質,你加什麼東西進去以後這個飲料還是不能喝的,因為他已經有毒了,所以呢這個也是一種過失,如果你帶著貪嗔癡三毒煩惱來聽法的話也是過失,因此前面所描述的任何一種過失,是在我們聽聞任何佛法的過程裡面都要極力避免的。
大家曉得佛說八萬四千法藏,三藏經典、四部密續,乃至是所謂的一些道的次第。這些教法的內涵到底是為了什麼樣子的目的而說的呢?其實就是唯一只有一件事情,這是一個目的,調伏內心。當我們講調伏內心的時候,這個調伏要怎麼樣說他呢?實際上指的就是去解決內心當中的貪嗔癡三毒煩惱,如果你把三毒給斷掉了,解決了三毒煩惱,就是調伏了自己內心。當你解決了三毒煩惱的話,內心當中本來的功德包括了證悟五道十地的這些功德自然會展開的,所以我們才說八萬四千法門的根本、大意,就在於調伏內心,就在於降伏煩惱。
接下來要談的是這一次課程的正題,我們是按照著至尊二十一度母禮贊文逐字解釋,及觀修要點這一個冊子來做解釋的。所謂的禮贊文的逐字解釋,其實就是二十一度母贊他的字面的意思做詮釋,再來呢他的觀修次第指的是,當我們再修度母法門的時候,每尊度母他的身體的顏色是什麼?所持的法器所結的手印等等的這些細節,該如何觀想他有什麼樣的觀修方式,將會在這個觀修次第的這個部分進行說明,他的重要性在於是修二十一度母法門的時候,不管是自修也好,參與共修也好,都有所謂的自身本尊跟對身本尊的禪修,在這個禪修過程當中,假使一邊念誦一邊能夠理解這個詞句的意思,並且瞭解到包括了他的身體顏色法器的種種的細節的話,對於觀想自身本尊也好或者是對身本尊也好,都是非常有幫助的,不管是你平時在做禪修或者說你到道場來參加共修,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我們現在就是這些主題來做解釋。
這樣子的學習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在座諸位平時也修持至尊度母儀軌的這個習慣,大家都有做課誦,常常在念二十一度母禮贊文,這大家都常常在做,但是很多人都對於二十一度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不知其所以然,或者是該怎麼樣觀修,具體的觀修方式,也不甚明瞭,或者說二十一度母儀軌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相關的道理如何?整個儀軌這個程式包括一開始到最後,這個過程到底是什麼大家不是很清楚,當然在不清楚情況之下,你去參加這些法會共修是不是很好的,當然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他必定是有非常大的加持,很有功德也很有力量啊。這些事固然是如此的,就是相對於完全不知道在這些相關的道理,如果一個人他是學習過相關的這些道理他曉得二十一度母,還有他的儀軌的這些相關的意義的話,他也來參加這個法會,從一開始的皈依到後來的七支供,包括那頂禮還有生起對生本尊等等,這些過程的道理他都能夠一五一十的曉得的話,不管是在集於禪修過程也好,或者是在整個觀想的過程來講,他都會很有幫助,因為他會非常明確的知道現在自己在做什麼,如此一來他的禪修就變得非常有意義,加持力也就更大了。
接下來因為我們是按照這一本注釋,來解釋二十一度母禮贊文的字面意義的,同樣的作者先向二十一度母進行了供養禮贊,那供養禮贊他的意思主要是在造論時,作者應該先供養殊勝本尊。在這部就注釋當中他的作者是桑傑年巴仁波切,所以供養禮贊者本身也是桑傑年巴仁波切。那他供養的對象是誰?供養的對象就是聖救度就至尊度母,那他的方式是什麼?他的方式就是透過三門恭敬的態度,身體恭敬、語言恭敬、內心恭敬的態度來供養度母。
供養者是桑傑年巴仁波切本人,供養的原因是什麼?原因是為了要表明自己將要造論,自己要注釋二十一度母禮贊文的字面意義,希望能夠善始善終的順利完成,並且讓將來有機會接觸到這個教法的學習者,能夠獲得二十一度母的加持。有了這種種的必要的原故,所以作者在此首先向至尊度母供養禮贊。
至於供養禮讚的時間是在還沒有造論之前先進行禮贊,首先第一句,供養禮贊的第一句是「智慧青春遍滿至尊母」。所謂的智慧青春遍滿至尊母的智慧指的什麼呢?指的是佛陀的兩種遍智,一個是「如所有智」、 一個是「盡所有智」,總而言之指的就是,他完全了知一些萬事萬物的真相的那個智慧。至尊度母勇有這樣的智慧,再來呢他的後面講到說「至尊母」,這個「母」的意思當然我們後面還會在做解釋,「母」最主要是指內心當中具有對眾生的廣大慈悲心,也是對等虛空的一些眾生的態度,就好像是慈母看在獨子一般,有這樣子的是慈愛心所以稱他就說至尊母。
接下來呢說「僅憶念您即解眾生憂,消除苦及苦因盡無餘,生生世世畢竟皈依您。」意思是說;僅憑著意念至尊度母,就能夠使等虛空的一切眾生從三有輪迴的痛苦,以及痛苦的成因當中獲得解脫,比如說透過度母的法門,能夠使眾生離苦,而且呢連同造成痛苦的因也得已遣除,至尊度母他能夠引領眾生離苦之外,還能夠引導了眾生通往安樂,是這樣子一位的引航者,所以他具有無量的加持無量的大悲,在這樣子一位尊者的跟前,願我生生世世都尋求他的依護,生生世世都皈依他、禮贊他、頂禮他。
前面作了供養禮贊,在供養禮贊之後,就要來描述自己將要造論這件事情,他首先先說;我將要造的是至尊二十一度母禮贊文的逐字解釋,連同觀想次第的說明,後面就提到為什麼要造這個論,桑傑年巴仁波切就說到了,由於今日的人們心思紛紛,工作繁忙想法各異,而且時間稀少,懈怠心又特別的強,不容易專心容易分心,為了要適合現代這樣的人們的內心頃向,不能夠講太廣泛的內容,如果講得太過龐雜的話,將會使聽眾感到心煩意亂沒有聞法的興致,所以用非常簡略的實修方式,用言簡意賅的方法,讓相關的有緣者能夠學習這部論典,這個就是他在造論的原因。
接下來請大家看這個綠色小冊第三頁,先看頂禮句,現在要解釋這個禮贊文的第一句「嗡 尊者聖救度母我頂禮」,先來談這一句的「嗡」,「嗡」的意思就是諸佛三金剛的總集,所謂的三金剛指的就是佛的身、語、意三密,我們稱他叫做佛神身金剛、佛語金剛、佛意金剛,一般我們在講凡夫的身體、語言跟內心的時候,我們是用身、口、意來談他們的,可是針對佛的時候,為了表達恭敬我們不用身、口、意,我們用身、語、意來說明佛身、佛語、佛意來表示恭敬的意思,那這佛的身、語、意呢,又稱為佛的三金剛「身金剛、語金剛、意金剛」,為什麼叫做金剛呢?金剛的意思是不變、不滅的意思,他從自信不變、自信不滅的角度來說明,所以用金剛的詞呈現佛的身語意。至尊度母他的佛身是不變的,他的佛語是不變的,他的佛意是不變的,為了要表示三金剛不變的意思,所以先說了「嗡」。再來他講到了,由於至尊度母「佛身功德、佛與語功德、佛意功德」三金剛的功德加持跟利益教法與眾生的事業,是乃至三有輪迴的人存之際,只要輪迴人在,就是不變、不滅的,所以代表不變、不滅之意,首先先說「嗡」。
在來是尊者,這個尊者也可以說是至尊母,我們解釋尊者的意思。因為度母他是聖者,證得的聖者地位我們稱他叫做尊者,那為什麼叫尊者呢,注釋就是當中提到,以無緣大悲常時護佑眾生,所謂無緣指的就是了悟諸法本性空的智慧,至尊度母他的內心完全通達了悟諸法性空的智慧。而這樣子的智慧跟大乘教法的精華,也就剛剛所提到的大悲心,兩者是雙運並行的,也就是所謂的悲智雙運的。至尊度母的內心具足了的悲智雙運的功德。從方便的角度來講他具足悲心,從智慧的角度來講他解悟空性,所以呢他的內心的功德,就是悲空雙運的或者是智悲雙運的。由於他看待眾生也就六道當中,受到痛苦所逼迫的一些廣如虛空的有情眾生,在他眼中就好像是一個慈母在看待自己的獨子一樣,他是常時護佑這些眾生的,所以他對於眾生有如此的大悲,在大悲同時他又照見諸法皆空的自信,擁有這樣子的智慧,他是這樣子的一位尊者,能夠遣除五濁惡世當中的種種的污濁,包括這個我們內心當中的煩惱,貪嗔癡、傲慢、忌妒以及兩種垢染「煩惱障跟所知障」完全借由尊度母他內心當中的,悲跟智兩方面的功德而能夠護佑眾生,他能夠常時護佑眾生,並具足智悲雙運的功德,所以我們稱他叫做尊者。
請大家看到下一個字「聖」。這個「聖」指的是聖者,我們在原文當中稱他叫做聖母,聖母救度母。為什麼稱他叫聖母呢。「聖」的意思就是超越,超越什麼?超越輪迴跟涅盤,從兩個層面來講;第一個度母叫做聖母,第一個原因是因為他超越三有輪迴,他之所以超越三有輪迴的意思是說,他不住於三有中會當中,可是他會來到三有輪迴裡面,卻不住於三有輪迴,什麼叫做來到這邊呢?也是為了饒益有情眾生,至尊度母將會示現在輪迴當中,但是就像是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一樣。他雖然在三有輪迴當中,可是自身完全不沾染任何三有輪迴的缺失,這個就是他超越三有輪迴的這個面相。意思就是說至尊度母是示現於世間主要是為了,利益教法以及眾生的原故才來到這邊,他是以願力而來到三有輪迴的,所以我們說他不住三有輪迴、超越三有輪迴,他絕對不是因為自己的惡業、煩惱逼不得已他必須要投身在三有輪迴的,所以我們說他超越他並不是因為這些業跟煩惱而來的,反倒是因為對眾生的愛心跟悲心的緣故,所以他才來到世間度化眾生,在度化的同時不染上任何一點輪迴的瑕疵,所以我們用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來譬喻他,由於他是這樣子超越三有輪迴,所以我們稱他聖母。這是第一個面向,當我們講三有的時候他等於是輪迴。
另外為什麼聖母的第二個層面是他超越了涅槃,寂靜的這個面相。所以的寂靜涅槃,最終而言圓滿正等覺的佛陀果位。如果說我們執著原本正等覺的果位是非常好的,寧靜的涅槃是非常好的,所以對於好的事情產生了強烈的貪著心,你認為這個非常好所以我一定要,你的心固著在這上面這是行不通的,而至尊度母對於寂靜涅槃,乃至於圓滿的正等覺果位,他也沒有絲毫的貪著,所以我們說他超越了寂靜涅槃。由於至尊度母的心,實際上是超越三有輪迴,同時超越寂靜涅槃,所以我們說他的心的功德,是安住在輪迴涅槃平等性當中,因為他安住在輪迴涅槃平等心,所以叫做聖母。
接下來是救度母,度母他的全稱叫做「救度佛母」。這個救度的意思是什麼呢?「解救」,解救什麼呢?解救眾生苦,解救那些在三有輪迴當中,生存的眾生痛苦他是解救者,所以叫做救度,再來母是因為他像慈母一樣的身份,所以稱他叫做母,合起來就叫做救度母。一般來說當眾生對至尊度母,懷有信心非常的信任他、信仰他這樣子的話,那麼他能夠解救我們,讓我們免於不切實際的期待跟種種的痛苦,這樣子的救度一定是存在的。特別是在至尊度母禮贊文裡面談到的,至尊度母他的救度的意義,主要是指救度八種危難或者是十六種危難,就是所謂的救八難或者是十六種危難這種說法。主要是救八難、救十六難所以稱他救度母,有時候有些人想;那是不是她除了八難十六難其他的危難恐懼他無法解救呢?千萬不要這樣子想,這個只是一般性的籠統的說法,他主要可以救度八難、十六難為主,這一切不畏恐懼,但實際上他是能夠救一切苦救一切難的,所以要用他能就一切苦、一切難的角度,來看待救度母的這個身份。
為什麼特別標舉了救八難跟救十六難這是有典故的,因為在過去古代人們的生活,確實會遇到所謂的八種恐懼或者是危難十六種恐懼,或者危難這種事情,在他們的生命當中確實會遇到這種具體困難,有些時候在經典的記載裡面就提到,某些人他們遇到了這些危難時候,因為無計可施他們又需要尋求庇護,所以他們就懷著對度母的信心做祈禱,最終得以免難。有這樣子的公案,有相關的典故就是很多的,所以才會在經典當中說到,度母是救八難或救十六難的度母,他都是有典故可以依循的,那我們之後在課程當中,在慢慢的配合這些公案典故來跟大家做出明確的解釋。
我們先概略的說明十六種危難(怖畏),像過去遇到獅子的傷害,所有「獅子難」,還有大象瘋狂發瘋的大象的這種「象難」,還有「火難」,還有毒蛇造成的傷害「蛇難」,還有所謂的「盜賊難」遇到盜賊,「枷鎖難」就是因為刑罰懲治,所以啷當入獄,還有就是所謂的「食人魔難」,指的就是遇到那些非人,就是食人族非人眾生他們會啖食眾生,像是夜叉那一類的,還有「海難」指的像在大海當中可能會遇到狂風,遇到船翻覆這一類的那危難,還有呢就是國王治罰,就是受到國法懲治那這是跟「入獄」相關的,再來呢是「仇家的難」,就是遇到自己的仇敵,還有那種「魔難」指的是那些非人鬼神的傷害,還有「痲瘋難」,痲瘋難等指的就是得到痲瘋病人的身體會潰爛,那一類的痲瘋病,「家庭失和難」就是家人的夫妻不和或者是要導至分居離婚這一類的事情。
另外呢就是「貧困難」,這是非常的貧困,吃也吃不起住也住悲不起,然後呢衣服也是非常破爛的這一類,那貧窮困苦的難,還有「他人忌妒難」就是別人因為對於自身的財富金錢,感到眼紅而造做總種種不順,就是給你造麻煩導致你種種的不順,這是他人忌妒難,再來呢是「諸事不成難」,比方說某人因為自身的懶惰、懈怠,或者說做事不專心,所以呢做什麼事情都沒辦法成功不管是在佛法的修習上面,我覺得世間法的經營上面都諸事不成,所以這也是一種危難。大致上十六難是包括前面所講的就是那些內容。
所謂的八難是十六難當中的其中八項包括(獅子難、大象難、火難、仇家難、枷鎖難、痲瘋難、貧困難、盜賊難)這八難。
所以前面本文當中提到尊者聖母救度佛母,指的就是具足前面所描述的種種功德的度母,在這樣的度母跟前,我懷者著強烈的最勝的信心跟恭敬心,所謂信心跟恭敬就是身、口、意三方面都表達信心跟恭敬的態度,用這種態度來向具足如是功德的尊者聖母救度母進行頂禮。
所以今天就講了關於第一個頂禮句,至尊度母的身份他的功德,我先做總論性的說明,往後要談是至尊度母法門在觀修的次第,還有二十一尊度母各尊的功德,各尊的事業,他們饒益眾生的事業為何,還有具足如何殊勝的能力,還有他們的身相,他們的顏色,所持的法器等等。
如果這些細節能夠有一個完整的認識,不管在任何時候都是非常有幫助的,我們還需要兩堂課的時間才能夠,將二十一度母的這些特質進行介紹,也希望大家能夠有始有終有完整聽聞,把二十一度母方面都有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解,這一點是很重要,也是對大家很有幫助的。
由於時間的關係,其他的內容我們就留在下次課程在慢慢向諸位說明,今天在這兩個小時的時間裡面有機會跟大家來進行關於悲心、菩提心正確的聞法動機,還有關於智慧方面的道理,乃至於至尊度母他的身、語、意三密的功德,還有利生事業的特點。關於這方面我們花兩個小時的時間來做的闡述以及聽聞,他是涉及非常博大精深的內容的,那在這個短暫的兩個小時之間大家必定累積了廣大的善跟,在擁有廣大且力量非常龐大的善根情況下,我們應當將這些善根回向給正在六道當中受到痛苦所逼迫的一切有情眾生,願他們都能夠離苦,並且證得究竟的涅槃,也應當以這樣的善根來祈願,由於佛法昌隆能夠廣泛弘揚,所以給眾生帶來圓滿幸福,我們應當將這樣子來回向善根。
《本週課程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