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二十一度母觀想及功德利益講解
日期:2016.4.17(一)
授課:堪布 扎西尼瑪
口譯:張昆晟 老師

首先請發起菩提心的動機而聞法,思惟著要聞思二十一度母禮讚文的內容,主要目的是要令等虛空的一切有情眾生都能夠獲得饒益,所以我在這邉將要聽聞學習,關於至尊二十一度母禮讚文的意義,相關解釋以及禪修的方式,發起菩提心動機之後來聽聞課程。

所謂的至尊勝救度母他是不是從一開始,內心當中就通達一切的密意,或者是他從來不需要費盡沒有任何的付出,就完全的現證一切五道十地的功德呢?並非如此的,實際上他反到是在過去生生世世當中,一輩子又一輩子的不斷地,實踐著大乘五道十地的道次第,將大乘教法道次第精華完整無漏,無有錯誤的將以付諸實踐,最終才成就了難以估量不可限制的至尊度母的境界。

我應當認識至尊度母在過去生中,本來也是像我們一樣都是一介凡夫的,他從凡夫的身份開始,累積資糧行,持六度波羅蜜多,不斷的去實踐那些教法,因此逐漸地經歷大乘五道十地教法,最後成就了大乘所說的果位。

在許多劫之前,至尊度母那時候並不叫做度母,她是一個發心的菩薩,當時還是一個凡夫,是一位公主,名字叫做智月公主,當時並沒有度母這一個身份,而僅此做一位公主如此而已。在她那個時代有一位佛陀出世,那位佛陀的名號叫做鼓音王佛,他是在智月公主那時代住世的佛陀,當時智月公主在鼓音王佛面前發起殊勝菩提心,她為了要饒益許多在痛苦當中受到煎熬的有情眾生,為了要能夠救度他們出離痛苦,所以她發起菩提心,為了能夠救度眾生所以她去累積種種資糧,最終成就度母的果位,而得以去救度眾生出一切的苦難,由於她能夠救度眾生出離苦難,所以才有一個叫做度母的名號,就是救度佛母的意思。

智月公主她發起菩提心之後,又經歷了許多生、許多劫的時間,之後她遇到了不空成就佛,她在不空成就佛面前得到了名號的授記,將來她成就度母的果位,諸如此類的授記,以上所講的就是度母名號的來由。她本來也是跟我們一樣是一介凡夫,最終得以現證大乘聖者的果位,所以我們應該要見賢思齊,如果我們能夠按照這條道去做實踐,逐漸地有一天我們也可以有像至尊度母這樣的成就,但要不要做這件事情,取決在我們手中。

我們應該要曉得在過去時代當中,像鼓音王佛或者是不空成就佛那些時代裡面,當然也有很多的比丘大眾和比丘尼,但當時仍是男眾為主的時代,很多人都會勸當時發心,正在學道的至尊度母,勸她以男子的身相而修習佛道成就佛果,大家都認為這是比較理想,比較值得精進的一條道,而這樣子的去鼓勵她,最後我們都曉得至尊度母是女子相。

面對大家這樣子的影響,建議她以男子的身份來修行佛道,她是怎麼樣想的呢?當時她的想法是;所謂的男女好壞、高低的這種區別,完全只是一種分別念而已,就修證佛果來講,應該是沒有男女相的分別的,為什麼這樣子想呢?實際上道理就是,所有的眾生普遍在內心相續當中,都具足佛種性、如來藏都有佛性,我們稱他佛性也好、如來藏也好,或者是明空雙運的智慧,或者叫做佛果大印,這都是一樣的意思,所有的眾生都本自具足如此的佛性本質,那麼如果要成就這樣子的本質,要能夠最終現證佛果。不管是男性也好,不管是女性也罷,所需要修正的無非都是斷障,能夠成就功德這兩件事情,如果他能夠完全斷除蓋障,能夠成就一切功德最終現證佛果,那麼到底是以男子身相,以女子身相來成就這件事情,根本是沒有差別。

所以在過去的時代當中,大多數的人在修行時都是發願以男子的身份,而修證佛道成就佛果的,一般都認為應該是比較好,或者是比較值得投入的一種方式,只有非常少數的修行人,他們願意以女子相來修行,以女子的身份來修行或者是這種成就佛果。就在這樣子的環境之下,當時正在學道的過程當中,至尊度母她就是許下心願,說將來要以女子的身相來修行,她要以女子的身份不斷的修行,最終以女子的身份來成就聖者的果位,乃至於成佛都要以女子身相來示現的,所以他就是立下誓言在輪迴未空之際,為了要饒益佛法以及一切有情眾生,她都當以女子身相修行並成佛。

至尊度母她發下以女子身相修行的誓願之後,她的願力一直都沒有衰損,一直能夠保持下去,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不斷的修行最終成就了難以衡量,無上證等的果位,這是第一個面相。再來要談的是有一種說法,至尊聖救度母她是由聖者觀世音菩薩她的淚珠所化現而成的,那個淚珠就是我們一般講的眼淚。

關於這麼一個典故,他的背景是這個樣子的,所謂的大悲觀世音菩薩,實際上就是代表著大悲心的本性,也就是大悲心的具體展現,有了這麼一尊寂靜形相的菩薩,觀世音菩薩他救度了無量的眾生除三惡道的苦,在這非常漫長的時間當中不斷地拯救眾生,有一天他突然想到,做了這麼多的努力,也許眾生都已經離開三惡道了吧?應該沒有眾生在三惡道當中受著痛苦的折磨了吧?所以他就以他的智慧眼觀照了三惡道的情形,就發現仍然是有無量無邊難以估計的眾生,正在受到三惡道苦的折磨,所以出自對眾生的大悲之心,他就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

這個故事往下發展就是,大悲觀音所流下的眼淚,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湖泊,從湖泊當中出現了一朵蓮花,在蓮花上面有二十一個花瓣,每一個花瓣上面都有一尊度母,總共有二十一尊度母安坐在蓮花的花瓣上面,度母就告訴聖者觀世音菩薩說:你不需要感到沮喪,不需要為了眾生仍然在哭,而感到憂惱,我們將會藉由我們的威力、藉由我們的能力,來幫助你拯救眾生出輪迴苦。這就是度母她們出現的典故之一。

所以二十一度母她們的來由典故大致如同前面所述,至於所謂的綠度母、尊勝白度母她們的典故,是不是有另外一個版本的,不是的。實際上綠度母和白度母她們已經包含在二十一度母的範圍當中,所以從典故來講,基本上都是相同的。那怎麼會有不同的度母呢?這就要回到一個概念,所謂的聖者他們的本性都是相同的,只是在外相的展現、表現有所差異而已,所謂的本性相同指的就是她們的智慧的本性都是完全一致的,但是為了要饒益教法及有情眾生的緣故,透過不同的方便,以善巧方便的方式,來用不同的外在展現、外在表現的方式來作呈現。比方說:二十一度母有各自不同的身相,有不同的顏色,持著不同的法器具有不同的名號,但是在究竟本質上面來說,他們都是同一回事。

因為所有的眾生他們的各自的狀況,他們的所屬的範圍,他們所擁有的內心的思想,跟內心的企圖、傾向都各自不相同,面對這樣不同的眾生,菩薩們為了要讓眾生得以離苦,得以走向正道,他必須要運用各式各樣的種種的方式,來引導眾生脫離苦難,假使只有一種方法的話,也許對於某類特定的眾生是管用的,對他來講,唯一的方法是奏效的,可是如果只有這個方法,對大多數眾生來講可能是並不適應的,因此菩薩們為了要真正的饒益有情眾生,出自大悲心的緣故,要救眾生出苦難,他們就想方設法的用盡一切幫辦法,以善巧方便的種種方式,來度化各自不同的眾生,終究來講,至於菩薩們所要做的事業也只有一件事情,就是令眾生得離苦,並且引領他們向正道,但是為了要達到這樣子的終極目的,他們必須要設盡各種的方式,想盡辦法來渡化有情,所以才有所謂的種種不同形象的化身出現。

不管是任何的聖者菩薩、至尊度母也好,還是任何的佛陀也好,當他們要救度眾生、引導眾生的時候,首先自己必須要先得到聖果,因為有了聖果,他們才能夠具備饒益眾生的能耐,比方說;他們能夠有真實的神通,像是了知他人內心想法的他心通,諸如此類的能力,才能夠真正的善巧的把握,他們要曉得既然要救度眾生,就必須要清楚如何引導他們走向正道,由於他們已經證得了聖果,知道了正確引導眾生的方式,畢竟他們並不是凡夫俗子,所以他們所證得智慧,擁有的神通都是真實無誤的,才能夠逐漸的按照次第的循序漸進,來引領這些眾生,所以他們先曉得怎麼樣引導眾生,就必須要先自己先獲得果位,才能夠瞭解該如何正確的引導。

我們常常聽到一個概念,就是一種功德叫做善巧大悲,所謂的大悲就是我們常常講的具有廣大悲心、具有菩提心的這個層面,善巧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懂得運用正確的方法,也就是說在運用方法方面,當然就會出現正確運用方法,跟不正確運用方法的這兩種區別,那所謂的善巧指的就是,能夠無誤的正確的去運用方法來從事任何的事物,這樣子的功德叫做善巧,而這些聖者們之所以被稱為大悲善巧,這個層面就是來自於他們懂得怎麼運用正確的方法,引領眾生走向正道,懂得運用正確的方法,讓眾生朝向究竟永恆安樂的道走去,所以稱之為大悲善巧。

我們要曉得成就聖者果位的這些菩薩們,他們的內心的相續是具有非常廣大的心意功德,要具足這樣的心意功德,所想的實際上就是其他人的利益,其他人的好處,完全大過於自己利益好處,為了能夠饒益眾生,他們具有堅強的意志力,他們能夠捨棄自己的身體,捨去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具足這樣的堅毅果決的勇敢,而以這樣的心態去饒益有情眾生,當他們看到眾生獲得饒益的時候,內心是非常受到鼓舞的、是歡心的,他們能夠非常興致盎然地,從事於這樣子的事業當中,相對當他們看到眾生受到苦難,無法救度的時候,才是他們真正內心感到沮喪的時候,對於一個在菩薩道的修行的菩薩們來說,他們的間接相是什麼呢?舉一個例子來講;今天有個蓮花池,蓮花池裡有天鵝在裡面嬉戲,天鵝在蓮花池裡面是非常悠然自得地在嬉戲著,而同樣的道理,菩薩就像是一隻天鵝在蓮花池當中嬉戲,他為了要救度有情眾生,所以他非常怡然自得的在我們所稱的輪迴苦海當中,不斷的再回來,不斷饒益有情眾生,他的內心的愉悅就像是鵝王在蓮花池裡面嬉戲一樣。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唯求他利自利任運成」,他的意思是說,如果你謀求的就只是饒益有情眾生這麼一件事情,你只管饒益有情眾生,那麼你自身的好處、自身的安樂利益等,都會水到渠成,都會自然任運成就的,就像是經典當中所講的「能仁利他成圓覺,天授自利轉輪迴」,這兩句話意思,所謂「能仁」指的就是釋迦牟尼佛,他只管著饒益有情眾生,所以他最終成就了無上證等覺的果位,天授自利轉輪迴,「天授」指的就是提婆達多,就是佛陀的堂弟,他只求自利,然後在這個過程當中傷害了許多眾生,所以他仍然是在三惡道當中輪轉受苦的,所以我們曉得這兩個對比性當中,就體現的佛陀他因為不斷的饒益眾生,最終成就是正等覺的果位。所以才會說,唯行利他自利任運成。

那麼再來我們就回歸二十一度母禮讚文本身,禮讚文提到了

「禮敬救度奮迅母,目如刹那電光照,三世間怙蓮花中,花蕊綻放現端嚴」

首先第一尊佛母,他的名號叫做「奮迅佛母」,接下來解釋二十一度母的時候,我們會按照這麼一個度母她的特性,她所具足的不共的能力、功德,還有她的身相包括了什麼樣子的顏色,手中所持的法器,結什麼樣子手印,所以跟大家做一一的介紹。

我們先從幾個層面來談敬禮度母這件事情,第一句談到「敬禮救度奮迅母」來說,可以分為幾個層面來講:第一個對象是誰?所頂禮的對象是誰?在此第一個句子來說的話,頂禮的對象就是奮迅佛母,頂禮者是誰?頂禮者就是我們,再來頂禮的時間呢?我們現在正在學習二十一度母禮讚文的這個時間過程裡面,那頂禮的方式是什麼?頂禮的方式是透過恭敬的態度來做頂禮,所謂的恭敬態度就包括的身體語言跟內心的恭敬,將這個形式來做頂禮。
當我們提到頂禮的時候,其實都有這麼幾個層面的,就是誰在做頂禮?像何人做頂禮?在什麼樣的時間做頂禮?以什麼樣子的態度做頂禮?還有頂禮的目的是什麼?他的必要性何在?在此我們要補充說明的就是頂禮的必要性,一方面來說,頂禮的目的就在於讓我們累積福德,就這一次的課程來講,另外一個必要性,就是能夠有始有終地完整學習,也是屬於這一次的必要性。

前面所講的幾個關於頂禮的面相,我們應該要好好的加以把握,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不管在任何時候需要做頂禮時,都應該要把握住這些要點,不管你今天是去佛寺裡面,然後去禮佛或者是你不到佛寺,是在自己家裡面,也許有成設佛堂,當你要禮佛的時候,都會有這麼幾個面向的,特別是你應該要保持是什麼樣的態度,你應該要像什麼樣的對象做頂禮?這些應該都是要清清楚楚的。
比方說;以態度來講,恒時都是要向所頂禮的對象,懷有恭敬跟虔誠之心,用這樣子的態度來做頂禮,那麼當然對你頂禮的對象,隨著你內心裡所作觀想對象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他的概念都是相同。

第一尊度母;奮迅佛母。她代表的實際上就是諸佛的大悲事業的本性或者是主宰,隨著諸佛事業的主宰指的就是;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一切諸佛,他們事業的具體展現,他們事業的本性或者是主宰者,就是奮迅佛母。那麼她的功德之一,就是完全遠離了煩惱跟業,如果有業和煩惱的話,就會深於輪迴當中,這是因果的關係,由於業跟煩惱為「因」,而導致了流轉在輪迴當中的「果」,所以如果斷除了業跟煩惱,也就能夠獲得從輪迴當中獲得救度,能夠出脫輪迴,這是他之間的因果關係,至尊度母她內心當中對眾生就有這樣子的大悲心,願他們都能夠遠離業與煩惱。

度母內心具足的一項功德特質就是大悲,這個悲的概念,實際上就是一種關愛、愛心的層面,我們可以說從最終極的角度來看,沒有一個眾生是沒有悲心的,也就是說沒有一個眾生不懂的愛,或者是不懂的關愛、關心其他的人,只是那個程度有所差別,比方說;像親子之間關係,父親會關愛孩子這也是一種愛也是一種關心,朋友之間的友誼也是一種愛跟關心,或者是上師跟弟子之間的關係,上師會去愛護弟子,也是出自一種愛跟關心,就是所謂「悲」廣義的定義。甚至當我們看到所謂的極端外道徒,他們可能舉行很多鮮血祭祀的活動,或者說有很多人殺了非常多的眾生,這些人他們有沒有愛呢?這些人他仍然是有愛的,只是那個愛是非常偏狹的愛,比方說;他可能只會愛自己周遭人,非常愛自己的小孩子,即使是像這樣子的人,他們也是有愛的,不能夠否定他們具有愛的能力,只是這樣子的愛和所談的大悲是非常不一樣的,具有這樣的大悲概念,只有在大乘佛法才用的。

佛法當中所講的悲,基本上就是一種愛,但愛就像剛剛所講的他有兩種層面;一個就是一般世俗所講的關心、關愛,但是往往這種世俗所講的關心、關愛,是帶有一種偏頗性的,就是帶有一種限制性的,他可能愛某些人、特定的對象,但是對另外一個對象,他可能下得了手去殺他,這種眾生他的愛,就是所謂的具有偏頗性的、有限制性的愛,那麼他不具備那種無偏私的、平等的、一體同仁的愛,他沒有這樣子的愛,那麼我們說至尊奮迅佛母,她內心具有大悲的功德,也就具有大愛的功德,這個大愛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對六道眾生一律平等,無有分別的愛心,就好像當他在看六道中的任何一個對象的時候,都像是母親在看待自己的親生骨肉一樣的態度,他沒有任何區別,包括了地理的區別,那一個地區的眾生對他來講都是一樣的,還有也沒有任何種族、民族、種類的分別,也沒有性別的區別,對於無量無邊的一切有情眾生,他的悲心都完全一致,這樣子沒有偏頗性的、平等性的愛心我們稱他叫大悲。

再來我們來談他的名號當中的「奮迅」,「奮迅」這個詞的意思有兩個層面;一個層面就是「迅速」,另外一個層面是「勇猛」,那麼迅速的意思要怎麼解釋呢?就內心當中具有大悲心的至尊聖救度母,她的悲心是不是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當然不是的,而是為了饒益有情眾生,她總是能夠在任何時間,都時時刻刻生起悲心,這樣子的悲心我們稱他叫做「迅速」,這是奮迅的第一個層面。再來就是為了饒益有情眾生他具有威力,而這樣的威力是無有阻礙的,這個層面我們稱他為「勇猛」,以迅速加上勇猛,在中文翻譯上我們稱他為「奮迅」。

接下來講到第二句”目如刹那電光照”,目當然就是眼睛,至尊度母的眼睛是什麼樣子的眼睛?當然不是像我們這種凡俗的肉眼,而是智慧眼,什麼叫做智慧眼?
智慧眼指的就是,能夠照見諸法實相真理的智慧,實際上智慧眼指的就是,內心當中具足的本來的智慧,或者是說;了悟諸法實相的無我般若智慧,這樣子的智慧功德就叫做智慧眼,那他如同電光一般無有遮礙的,沒有任何的遮礙,所以叫做目如刹那電光照,再來是”三世間怙蓮花中,花蕊綻放現端嚴” ,三世間’怙’指的就是大悲觀世音菩薩,我們剛剛提到的大悲觀世音菩薩,因為照見眾生受苦而流下淚來,所以他說三世間怙蓮花中花蕊綻放”就在講這件事情,三世間指的就是上方、地上、地下,就是空中、地上、地下就是三世間,三個區域叫做三世間,我們常常用這個方法來概括整個世間,天上、地上、地下,所謂的天上天神、地上人類、地下龍戒,這樣子的說法,總而言之他指的就是整個世間,觀音她能夠照見天上、地上、地下這三世間,他恒時以智慧照見三世間,並且作為眾生的怙主,觀世音菩薩他的雙眼流下了淚來,形成的本尊就是至尊度母,所以叫做三世間怙蓮花中,花蕊綻放現端嚴,以上是對此句意思的解釋。

接下來要講,奮迅佛母的觀想法。所謂的觀想就是我們在做禪修的時候,應該要怎麼樣的去做觀的具體方式,首先註釋文當中提到了,菩提心增上並且能夠懷攝一切萬象,就是至尊奮迅佛母。至尊奮迅佛母的身相是紅色的,再來她的表情是怒中帶笑,所謂的怒就是我們一般所講的本尊氛圍,寂靜尊和憤怒尊兩類,他有一點點憤怒的形象,可是又是微笑的,所以叫做怒中帶笑的形象,然後他的表情是帶有貪愛的表情,什麼叫做帶有貪愛的表情呢?就是具有吸引力,讓人看了他就自然產生信心,產生高昂的興致,這個叫做具足貪愛相。

奮迅佛母他是安坐在蓮花月輪墊上的,一般來講每尊度母都會有蓮花座,所以這邊說在觀想的時候,你觀想她有一個蓮花座,蓮花座上面則有月輪,奮迅佛母就安坐在月輪上面,再來她是半跏趺座,所謂半跏趺座也稱為菩薩跏趺,菩薩坐姿或者一般所說的散盤,就是盤座時右腳是稍微往前方伸去的,並沒有架起來,不是金剛跏趺不是雙盤,我們稱為散盤或者叫做半跏趺,再來她的形相是一面二臂的形相,所謂的一面,指的就是她只有一張臉,不像是有的本尊會說什麼她的右臉是白色,左臉是紅色的,中間的臉是藍色就是具有三個頭的形相,她們不是那個樣子,她就只有一張臉,所以我們說她是一面二臂。

註釋文提到奮迅佛母的法相,她所結的手印是,就是五掌並朧掌心朝外,這個動作就是勝施手印。一般來說,所有的手印都有他的意義,還有要認識的內涵在裡面,所以我們也需要稍微瞭解一下,什麼叫做勝施手印呢?按照具體的意思來講,他應該叫做施勝手印的,因為施是一個動作,那這個勝指的就是殊勝成就的意思,一般來講成就分為兩類;一個叫做共同成就,一個叫殊勝成就,共同成就指的就是獲得人天善趣以及其中的一些功德的能力,這個叫做獲得共同成就。那麼殊勝成就指的是什麼呢?就是證得了果位,證得了像是聖者的果位乃至於究竟的佛陀果位,那個境界叫做殊勝成就,所以勝施手印當中的勝是這個意思,那麼施是什麼呢?施的意思是施予、給與的意思,她能夠給予眾生殊勝成就的境界,能夠帶領眾生成就殊勝果位,所以稱為叫做施予眾生殊勝成就的手印,這個就是勝施印的意思,再來是他的左手,左手結的是叫做施救怙印,施也是施予、給予的意思,那麼救怙的意思就是保護、庇佑的意思,也就是說她能夠加持眾生、救怙眾生,讓他們免於輪迴苦,所以叫做施救怙手印。

奮迅佛母他的左手結施救怙手印,同時她拿著一朵優婆羅花也就是一朵青蓮花,她手上的這朵青蓮花上有一個右旋白海螺,這個右旋白海螺的意思是什麼?海螺通常代表的是法音優揚的意思,就是能夠法音遍佈一切處,她手上的法器白海螺象徵的是,奮迅佛母所具備的慈悲心的功德、菩提心的功德遍及一切世間,所以她左手優婆羅花上面的是一顆白海螺,以上所講的就是奮迅佛母的觀想方式。

我們歸納一下的話,你要觀想她是一尊紅色的度母,然後她有一面二臂,她的表情是怒中帶笑的,然後坐在蓮花月輪上面以半跏趺姿態而坐,右手結勝施手印,左手結施救怙手印,法器是左手優婆羅花上面的右旋白海螺,這樣子的來做觀想,所以這個就叫做觀想法。

當你今天要觀想奮迅佛母的時候,你就應該按照前面所說的這個內容來做觀想,當我們在坐觀想的時候,通常會有兩個層面的觀想;一個就是自身為本尊,觀想自己就是奮迅佛母,所謂的對生本尊就在你的前方虛空當中,有奮迅佛母或者是任何的本尊,這個就叫做自觀本尊跟對生本尊的修法,對生本尊有時候也稱為智慧尊,那麼就好好的按照著引導文所講的觀想方式,善巧的觀想,在觀想同時要把握一個重點,你不管怎麼樣的做觀想,都要把那個所觀的本尊,當成顯而無自性的,他有這樣的顯現,他有這樣子的相,但是是無自性的,無自性就是沒有任何的真實性,沒有任何固著的本性,就像是彩虹一樣,你看的到但無法捉摸。

《待續後篇》

arrow
arrow

    bamaikon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